全國美展需要什么樣的作品?——中國美協專家組赴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觀摩指導第十四屆全國美展作品創作側記
重慶站觀摩指導座談會現場
四川站觀摩指導座談會現場
貴州站觀摩指導座談會現場
云南站觀摩指導座談會現場
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十年來,中國美術肩負著以藝術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作為衡量新時代十年美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第十四屆全國美展持續聚焦出精品、出人才,以最大力量推動創作、推出一批優秀的美術作品,推動新時代美術創作氣象新、格局新、境界新。
抓創作,推精品,出人才。2024年1月16日上午,中國美術家協會召集中國美協藝委會、省區市美協、專業院校、畫院等組織機構代表,美術理論家、歷屆全國美展獲獎作者代表,召開“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創作座談會,梳理美術創作現狀,針對創作的主題內容、藝術形式、創作方法等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下午,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專家組,兵分兩路開啟首輪觀摩指導創作工作,到地方實地了解、交流美術創作,為全國美展的作品創作發揮指導作用。
17日至20日,專家組赴重慶市、四川省成都、貴州省貴陽、云南省昆明,了解并指導四省市作品創作情況。專家組由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馬鋒輝任組長,中國美協副主席、重慶市美協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任副組長,成員有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北京畫院原執行院長袁武,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代大權,中國美協水彩藝委會副主任、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陸慶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中國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修復保存藝委會副主任、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馮斌等。
龐茂琨、馬鋒輝、孫景波作點評
四地省市美協接到通知后,積極發動,充分準備,組織各專業藝委會和地市縣美協,號召創作者積極提交投稿,有些直接通知到具有創作能力的重點作者。經過初步篩選后,四省市匯集出千余件作品請專家組指導。
袁武、代大權、殷雙喜作點評
在觀摩會上,馬鋒輝書記從總體方向上明確了組織專家赴各地觀摩指導創作的目的和意義。他認為,從美術作品創作到美術作品展覽,是一個發現美、創造美、傳播美、感受美的過程,因此,美術家們在當前的美術創作中,要體現時代性、把握人民性、突出藝術性、注重創新性。一是聚焦現實生活。生活是藝術取之不盡的源泉。二是聚焦人民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三是聚焦傳承創新,堅持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第四是聚焦藝術質量,堅持把質量作為文藝創作的生命線。
陸慶龍、張捷、馮斌作點評
專家組成員都是創作經驗豐富、成就卓著的美術家、理論家,也是歷屆全國美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面對畫作,他們都認真觀摩評析,仔細聽取作者的創作思路,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又提出可行的修改建議,根據觀摩中發現的共性問題與作者們進行交流,解答廣大美術家共同關心的話題——全國美展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作品?
植根生活與彰顯時代精神
全國美展是中國美術不同時期的藝術風向標,其鮮明的特征就是體現國家新的建設,體現人民新的形象,體現藝術新的探索和時代精神。
專家組在重慶觀摩指導創作
馬鋒輝認為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全國美展的獲獎作者都是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藝術和生活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在勇立時代潮頭中感悟藝術的脈動,在推進藝術創作中展現時代的畫卷,推出緊扣時代步伐的優秀作品,塑造彰顯時代精神的典型形象,唱響時代主旋律。
龐茂琨強調創作者要提升藝理雙修,以思維、思考、思辨作為人才的基礎,讓造型語言從思想的土壤中生發出來;要堅持深入生活,因為油畫從來就是要為時代留下形象的縮影,因此油畫家需具備時代新品質;要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不斷提高審美品格,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傳統視覺中尋找營養并融匯到創作中去。創作者應當跳出小我,融入生活,融進時代,書寫時代的精神圖譜,要敢于做中國新時代文化的敏銳反映者。
專家組在重慶觀摩指導創作
殷雙喜談到全國美展的標準要求是藝術跟思想主題的完美結合。我們的創作不僅要反映個人對時代生活的感悟感受,也要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用作品去對我們家鄉故土、對我們國家社會有所反映,讓我們的創作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文藝繁榮貢獻一份力量。
專家組在重慶觀摩指導創作
代大權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定是扎根于生活,來源于生活,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實,但不是簡單地再現生活場景,如何在這個場景上再提升出來想表現的價值和意義,值得每一位藝術家去思考、去完善。
專家組在四川觀摩指導創作
張捷說,山水畫創作要充分切入時代的脈搏,體現豐厚的文化滋養和豐富的創作素材,創作者從山野、田園、都市、園林四大板塊入手,以意取象,突顯山水精神,是三重境界的步步提升,一是筆墨境界。二是人文境界。第三是生命境界,全身心將情感投入到繪畫當中。
家國情懷、地域特色與個性表達
專家組在四川觀摩指導創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美術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馬鋒輝在觀摩會上強調,美術創作在題材選擇上突出人民主體,在形式創新上把準人民需求,在創作評價上秉持人民標準,在與人民共情共鳴中激發創作靈感,通過深入挖掘現實題材,關注地域題材和元素,錘煉反映時代精神的新景象,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新形象,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涵、藝術價值。
專家組在四川觀摩指導創作
殷雙喜認為人民是主人,我們要深入他們中間去感悟他們的喜怒哀樂。美術家應提升思想歷史文化的綜合修養,思考怎樣更好地從再現轉向表現,表現出他們心中對人民的熱愛,表現出民族的精神,充分體現出“家國情懷”。不同類型展覽有不同的主題和要求,在創作中要有所調整,若要參加全國美展,就不能過于以自我為主。有不少作者能夠從生活出發,選取生活中的日常場景,從平凡微小的事情切入到我們時代和國家的大的變化。西南地區更應該多創作一些反映少數民族題材的、地域特性鮮明的作品,首先講好西南故事,其次以西南故事講好中國精神。
專家組在貴州觀摩指導創作
孫景波在云南的作品觀摩會上,深情地說:“我在云南工作過十四年,云南這片熱土是個產生文化奇跡的地方,面積最大的孔廟在云南建水;在國家存亡危難深重的歲月中,云南接納了、擁抱了‘西南聯大’,還有北平、杭州藝專。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一個絕無僅有的奇跡!中國教育界、美術界,尤其是壁畫界似乎對云南欠有一份回報之情。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吳冠中、詹建俊、袁運生、祝大年等一大批畫家匯聚云南,這片熱土激發出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和創作思想的開放!以首都機場,北京飯店為代表的壁畫誕生,象征性地拉開了中國當代美術創作新篇章的序幕!”他批評如今有些作品圖像拼圖制作現象明顯,他說:“當代畫家,不用照片是傻瓜,依賴照片就是懶漢?!眲撟髡咝枰趯懮夭?、照片資料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提煉,使其更具典型性,更具表現力。
專家組在貴州觀摩指導創作
袁武表達了在觀摩會上看到美術家畫家鄉故土作品的欣喜之情。他認為繪畫從技術上來說沒有對錯,但是表現情感有真假,最關鍵的是創作者的真誠度和熱情度。希望創作者永遠飽含熱情,帶著感情畫好自己的生活,不獵奇,不跟風,不瞎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一方藝術,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造,創造出或許不是最高級的藝術,但卻是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藝術。他說,“我離開東北已經30多年了,至今為止我畫的主要作品還是在東北,是因為那份情感寄托和難以忘懷的成長記憶?!?/span>
專家組在貴州觀摩指導創作
陸慶龍認為作品的完成度和深入表現程度決定了一件作品的藝術質量。他強調一個畫面主題要很明確,要有清晰的表達,要有能夠打動人心的焦點,進而構成畫面的主次關系。藝術家要懂得取舍,要突出主題,集中精力把自己擅長畫的題材和表現形式發揮到最佳狀態。
繼承傳統與創新出彩
全國美展的創新更深層地體現了當前創作者對中外一切優秀藝術傳統的繼承與拓展,體現了具有廣泛民族認同度的藝術變革。信息化帶來的新技術新手段極大地影響了當下美術家的創作,借助照片、電腦圖像處理等收集資料、輔助創作已成為常態,但隨之而來的過度照片化削弱繪畫語言魅力,圖式化、同質化問題嚴重,甚至引發抄襲等弊端更應引起創作者警醒,切忌將創新僅僅理解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方法、新媒介的創新。
專家組在云南觀摩指導創作
馬鋒輝認為藝術創作就要把傳統文化與現代表達結合起來,尊重藝術規律,激發創作的創意創新,實現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結合。希望創作者們更深入講好身邊的故事,這不僅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瑣碎情節,更是那些能觸動人心、反映時代背景的故事,通過細節描寫,以小見大,展現出時代的精神風貌和人文關懷。
專家組在云南觀摩指導創作
龐茂琨談到在數字時代下,要堅守油畫語言的手繪價值與精神力度。勉勵創作者要平衡好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將個人創作根植于現實土壤中,與時代同頻共振,才能講好中國故事。要繼續推進本土化的油畫價值評價體系建設,以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和國家形象的建構。
孫景波曾在云南工作過14年,他深情地說,中國欠云南一份情,中國美術界欠云南一份情。云南這片熱土是產生文化奇跡的地方,面積最大的孔廟在云南建水;西南聯大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吳冠中、黃永玉、詹建俊、袁運生、袁運甫等一批畫家到云南,這片熱土激發出巨大的創作靈感,創作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作品,醞釀著中國美術新時期的到來。他批評如今有些作品圖像拼圖制作現象明顯,“不用照片是傻瓜,全用照片就是懶”,創作者需要在人的動態上、表情上,尤其人物之間關系上下功夫。
專家組在云南觀摩指導創作
代大權回憶老藝術家李煥民創作時繪制數百幅草圖,反復打磨錘煉,深入刻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同人物的性格。老先生用這樣的一個工作量,用這樣的一個工作態度,用這樣一個追求來完善和成熟自己的作品,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
張捷談到,山水畫領域一直在變化中,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與古人同樣看到的那座山,我看到了,還是我感知到了,這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帶來山水畫觀天地的不同的方式,所以我們觀察事物表現對象的同時,思考如何用真誠的情感來喚醒真實的自我,如何有感而發。
重慶站合影
藝術發展不斷地拓展概念邊界,擴展了表達的語言形式,但在全國美展中還應廓清一些評判標準。馬鋒輝強調壁畫要具有公共性、審美性、藝術性。一是壁畫的原作,可送達展覽現場進行展出的原作。二是壁畫的復制品,原作已固定在公共場所,通過復制的形式來展示。三是實驗性的壁畫。作者專門為選定的一個公共空間環境進行創作的創意設計實驗性壁畫作品,對社會是具有審美作用作品,但要提供具體的地點,提供現場設計的效果圖。馮斌作為綜合材料繪畫為主業的專家,對很多作品立意不明提出批評,作品概念化、雷同化問題嚴重,內容空泛不知所云。因而強調綜合材料繪畫的標準和特色是綜合性、材料性、繪畫性三位一體,特色就是材料性,特性就是藝術性,特點就是有一定的厚度,而不是簡單的材料添加和堆疊,更需要在繪畫語言和材料特性中探索到適合題材表現的獨特表達。
貴州站合影
經過四天四地的緊張觀摩指導,專家們表示漸入佳境,感受到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省市組織者精心周到的安排,創作者積極熱情的參與,對全國美展出精品、出人才充滿信心。專家們欣慰地看到地方人才梯隊建設扎實,作品質量穩定整齊,有自身獨特的語言體系和特色。也強調了組織管理者對美術工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促進創作繁榮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而能夠創造本地傳統優勢畫種的新輝煌。鼓勵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更深入地理解全國美展的主題和要求,更好地把握創作方向和思路,對作品進行進一步的打磨和完善,做好“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創作的最后沖刺工作,力爭取得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
云南站合影
(圖、文:楊萍 合影照片由重慶市美協、貴州省美協、云南省美協提供)